“叫我‘小土匪’就好。”与商春松初次对话,她的自我介绍出人意料。这位来自湖南的小个子姑娘,给自己取了个颇具反差感的昵称,“就想显得霸气一点。”
这个昵称,也是命运转折的注脚。26岁以前,体操是商春松唯一的人生焦点。从县城学校启蒙,成长为国家队队长,被体操迷称为“不老松”的她站上过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领奖台,却终究没能登上梦寐以求的国家队世界冠军墙。
带着遗憾转身,商春松凭着一腔热爱扎进跑酷世界里,“小土匪”正是她为这项运动定制的新昵称。2024年,系统练习跑酷不过两年的她,接连在世界杯和世锦赛上为中国跑酷实现金牌零的突破,也终于圆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梦。8月7日,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启幕,作为中国跑酷队选手,29岁的商春松将在女子自由式项目中向自己的大满贯发起冲击。
“如果体操是比赛,跑酷就是表演。跑酷让我感受到最纯粹的热爱。”从按部就班的体操馆,到无拘无束的跑酷场,翻越那面执念中的世界冠军墙,商春松尽情拥抱自由的风,也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接受不完美,所有治愈皆为自愈
练习跑酷前,商春松在体操馆里度过廿载光阴。大山深处的童年里,跟着父亲学翻跟头是商春松的快乐。有一回,城里阿姨回乡探亲,提出送她去练体操的建议。6岁那年,永顺县城的体操学校成了这位湘妹子闯世界的第一站。
白天上学,放学后到教室旁的体操房训练,因起步晚了两三年,天资并不出众的商春松没能赢在起跑线上。启蒙教练黄卫依然记得:“她绷腿时,腿看起来没有其他人那么直,压腿的时候会疼得来咬我。”看到女儿吃苦,陪读的妈妈格外心疼,虽然希望孩子走出大山,还是对继续走体操这条路产生了犹豫。
“如果不练了,可能就一直待在农村,还是会走之前的老路。”小小年纪的商春松,从心底里不愿重复上一辈的人生轨迹,想靠体操垫上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。凭着一股子拼劲和韧劲,她埋头苦练,以勤补拙,通过选拔成为了湖南省体操队的一员。
2009年,湖南队适龄队员进京参加国家队集训。商春松第一次见到了那面挂满前辈照片的世界冠军墙。羡慕、向往、忐忑,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,她燃起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,却又对自己没有信心。得知被国家队留下的那一刻,眼泪夺眶而出,她说:“不是喜极而泣,是害怕留下,怕自己比不赢。”
身处更激烈的竞争环境,作为追赶者的商春松愈发自律和努力。“眼看队友都在发展动作、上难度,我还在原地踏步,其实心里很羡慕。”为缩小差距,她每天死磕基础动作,“几百个几百个地做。本来我的动作就不够细腻,体型也不如别人完美,但我想做得更好,所以必须比别人更刻苦。”
三年时间,对自己“有点狠”的商春松,成长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。曾经不被看好的山里娃,开始以主力身份亮相国际赛场。2013年,17岁的商春松迎来自己的首次世锦赛之旅,虽未登上领奖台,却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,高低杠上有了以她命名的动作——商春松腾跃。
随后两届世锦赛,中国体操队连获女团银牌,正处巅峰期的商春松,却始终未能登上单项领奖台。2016年里约奥运会,带病出战的商春松与队友携手拼得女团铜牌,而后因争议判罚,以0.116分之差与个人全能奖牌擦肩。
“那几年,我总是少那么一点点运气。”商春松坦言,求而不得的世界冠军是体操生涯最大遗憾,“只有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可以登上那面冠军墙。国家队不断更新换代,如果没有上墙,很快就会被大家遗忘。”
竞技体育很残酷,对于“花期”较短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而言,征战世界大赛的机会更为珍贵。三届世锦赛,一届奥运会,在有限的“窗口期”里,商春松没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。2017年全运会结束,她选择了退役。“我接受不了自己不再是主力、不再受关注的现实。教练劝我留队,而我只想逃避,只想离开队里。”
随后四年间,商春松曾重返体操赛场,代表湖北队征战2021年全运会,但未竟的世界冠军梦终是渐行渐远。“很长一段时间里,根本不能看以前的视频,甚至不能想那些画面,一想就要哭。”时至如今,商春松仍未关上体操世界的大门,却逐渐放下了对那面世界冠军墙的执念。她说时间是治愈的良方,而心结还需靠自己来解,“接受人生会有遗憾,不会十全十美,自己就慢慢释然了。”
渴望被认可,体操功底成双刃剑
暂别体操的日子,商春松入读华中师范大学,在大学期间与跑酷结缘。“看到一些国外跑酷选手的视频,觉得飞檐走壁很酷,就像小时候看武侠片,感觉自己也能有轻功。”彼时,跑酷项目还未举办过世锦赛,身为跑酷“小白”的她也从未曾想会站上这项运动的荣誉之巅。“纯粹就是喜欢,喜欢那种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自由的感觉。”喜欢到入迷,商春松开始报班学练跑酷,“小土匪”成为她在跑酷圈的昵称。
作为新兴时尚运动,有意跻身主流竞技体系的跑酷,2018年正式加入国际体操联合会,成为体操大项中的一个分项。从外在形式看,跑酷与体操确有相通之处,这让初练跑酷的商春松很快入了门。杠上翻腾,垫上飞跃,在不少人眼中,顶尖体操选手转项跑酷,拥有“降维打击”的优势。然而,真正参与其中,商春松切身体会到两项运动的内涵截然不同,多年的体操功底也成了双刃剑。
“虽然都是根据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表现来打分,但体操是在相同器械上,完成自己的固定成套,跑酷(自由式)则是根据不同赛场的道具,即兴编排自己的成套,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体验。”不同的场地特性,对应不同的训练方式,商春松坦陈起初很难适应,“体操总有软垫保护,跑酷都是落硬地,刚练时害怕受伤,需要克服心理恐惧。”
比训练方式更难适应的,是两项运动在比赛风格上的天壤之别。体操每个动作细节都要求根据标准规范完成,动作之间精密串联,空中姿态和落地稳定性是评分关键;而跑酷比赛的动作虽有对应难度值,但没有特定规范标准,从编排、串联到完成,都倡导自由随性。“跑酷没那么多条条框框,更讲究有自己的范儿。需要真正理解动作,而不是标准化地死练动作。”多年体操生涯,让商春松在挑战难度动作时起点更高,但“极致规范”的肌肉记忆,也成为她在跑酷运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。
为了“改范儿”,商春松只能不断提醒自己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,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,努力形成新的肌肉记忆。摊开布满茧子的双手,她自嘲道:“这是我一般不跟别人握手的原因,怕硌到别人。”
去年5月,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商春松,就为中国跑酷队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。半年之后,终得幸运女神垂青的她,又在跑酷世锦赛上再度改写历史——受天气影响,决赛无法如期进行,赛事最终名次按预赛成绩排定,早早使出高难度“大招”的商春松,为中国队实现金牌零的突破。
从2013年体操世锦赛,到2024年跑酷世锦赛,商春松用11年时间曲线圆梦。只是,跑酷虽归类于体操,冠军选手依旧不能登上那面世界冠军墙。即使两项大赛冠军在握,生性好强的湘妹子,仍渴望得到更多认可。
“虽然拿了世界冠军,但我能感觉到,自己还没得到跑酷圈真正的认可。很多人觉得我是靠难度取胜,动作还是‘太体操’了。”商春松坦言,她很清楚自己在“改范儿”的路上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,外界声音不会造成困扰,反而激励她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“我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,但自己一直想要去改变。”为此,她拜师业内“大咖”,与非体操出身的跑酷高手交流,“相信随着时间推移,我可以有更多改变,就像现在对比两年前的视频,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范儿好多了。”
拒绝“被卖惨”,辛苦不必为人知
两枚世界大赛的金牌,也没能弥合商春松与父母之间的理念鸿沟。
在长辈眼中,跑酷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运动,为此辞去稳定工作,自掏腰包训练,更是不可理喻的选择。“爸妈其实不太同意我练跑酷。毕竟之前在体操队,每个月都能领工资,至少经济方面有保障。”体操将商春松带出了大山,也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。捧好这个“铁饭碗”,是苦出身的父母对女儿最朴实的期望。可一心奔赴跑酷的商春松,还是作出父母眼中最任性的决定,去年初辞去了湖北省体操队的工作。
“之前长时间在封闭环境里训练生活,有太多的限制。跑酷带给我自由、开心的生活体验,教练和队友都像朋友一样相处,也可以按照自己舒适的方式来安排训练。对我而言,跑酷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自小就有主见的商春松,再一次为梦想而坚持,“心向往之,行必能至。在可以选择的时候,我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不想等老了再来后悔。”
初练跑酷的阶段,商春松要为每堂私教课支付500元左右的费用。不再有稳定的收入来源,她在动用积蓄的同时,通过兼职来支撑自己的梦想。过去几年间,她在蹦床馆做过安全辅助工作,也做过青少年脊柱健康体态干预,更多是靠“老本行”在体操馆里带小朋友训练。除训练生活的基本开销之外,她还要精打细算留出每月的房贷。
“我练跑酷的初心不是为了赚钱,只是因为喜欢。如果为赚钱,那肯定不练这个项目。”随着竞技成绩丰收,商春松得到跑酷圈诸多同仁的帮助,不再为训练场地和经费发愁,但在经济方面仍面临压力。不同于体操项目,跑酷国家队并非常设,仅在大赛前短期集中,比赛奖金和补助也并不算丰厚。“目前想靠跑酷谋生是比较难的。要么做培训,要么参加表演活动,或是给剧组做替身。”她苦笑着说,“大家都是因为热爱才从事这项运动,很多人拿着其他行业赚的钱,来补贴这份热爱。”
如今,商春松仍会在训练比赛之余去做兼职,但拥有了世界冠军光环的她,坚持不教跑酷只教体操。“因为我是半路出家,基础正是我曾经缺失的部分。”她说,“自己还在‘补课’呢,不能因为有点名气了就去教别人。”
每逢大赛结束,商春松会回长沙探望父母,她知道,理念冲突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,但亲情始终是最坚强的后盾。平日里,闲不住的父亲依旧在建筑行业忙碌,患有眼疾的哥哥已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,母亲则帮哥哥带他可爱的女儿。
“其实我不太喜欢把我说得很惨。因为我觉得,辛苦不需要给别人看,自己承担就好。”对于有些报道刻意强调她经济拮据,甚至加入一些不实内容,商春松并不认同,“都是自己的选择,既然选择了这条路,就要去接受。我觉得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。”
当好“代言人”,让更多人认识跑酷
世锦赛夺冠,让商春松早早锁定了中国女子跑酷自由式项目唯一一张世运会门票。对于跑酷这样的非奥项目,成都世运会的规格与奥运会相当。“目标当然是冠军,如果能成功,就能达成我的跑酷大满贯。”本土作战,掌握现有女子最高难度“720旋”的商春松,对这场期待已久的赛事信心十足。
以“家门口”的顶级赛事为契机,大力推广跑酷运动,同样让商春松倍感期待。前往秦皇岛封闭集训前,各种围绕世运会的采访和活动已将她的行程表填满。面对难得的聚光灯,她不厌其烦地讲规则、说故事,履行项目“代言人”的使命。
“因为成都世运会,的确有更多人开始认识和关注这项运动。跑酷比赛观赏性很高,门票一出来就秒空了,好多朋友都说抢不到。”欣喜于跑酷在世运会上的人气,她也呼吁大家通过参与感受跑酷的魅力,“或许你一玩,就会很喜欢。”
尽管近年来发展显著提速,跑酷在我国仍属小众运动。民间对于这项运动的了解,大多停留于飞檐走壁的刻板印象上,“危险”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尝试跑酷的意愿。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,家长对安全问题的担忧,可能直接关上了年轻一代参与跑酷运动的大门。
“很多人一听说我练跑酷,就问是不是在房顶上跳来跳去的危险运动。整体而言,大家对于跑酷的了解还是太少了。”对此深有感触的商春松,希望借助世运会这样的大赛平台,增强大众对跑酷的认知,消除长久以来的误解,“其实,跑酷的入门门槛很低,只要在某个年龄段、某个能力水平练习相应的动作,就不太会有危险。当然,发展到高阶水平,练到空翻一类的难度动作时,会有受伤的风险。学习如何摔倒、如何保护自己,也是练习跑酷的必修课。”
在商春松常去的训练馆里,墙上有一句标语给她莫大的激励——“如果你害怕跌倒,你必然因害怕而跌倒”。“先尝试,别还没尝试就打了退堂鼓。”在她看来,适合参与跑酷运动的年龄段跨度很宽,“跑酷基础技术相对比较简单,适合所有年龄的人群。小到三四岁,大到五六十岁,都可以练。”她以身边人举例,一同训练的不乏超能萌娃和高龄硬汉,也有儿子先学、爸爸跟上的“互卷”父子档,45岁的师傅孙洁更是不减“中国跑酷大神”的风范。
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,商春松用高产的训练比赛视频,展示跑酷的练习方法和独特魅力。未来,她想将跑酷带进大学校园,为项目发展注入活力。随着2029年全运会举办权花落湖南,商春松已经开始期待跑酷运动首次加入全运大家庭,在自己的家乡迎接项目发展又一里程碑时刻。至于更大胆的愿望,非跑酷入奥莫属,她笑言:“要是能先后在奥运会参加体操和跑酷项目,那也太酷了。”
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